星仔·球语|Thanks Fans
华仔,你昨天的评论,我今朝五点几起床的时候我睇咗几次。你与和为贵兄的表达风格不一样,他简练,深入,拔萃,同时亦接地气。你的字字句句就流露出对广州富力的关心和爱。篇幅不小,需反复阅读。衷心讲一声,多谢你!
另外还有各位一路支持球队,支持笔者的各位,你们的留言,无论是粤语,国语,幽默诙谐,还是“辣手摧星”,更抑或系泄愤和鼓励。都唔紧要,只要还有人关心越秀山,关心这片土地,珍惜有内涵的足球。这个足球我并非单指我们广州富力,更包涵国内外所有具人文特色的球会,俱乐部。我都想再讲多一声多谢。因为没有了你们,足球运动就少了一份来自于你们的魅力。
其实各位拥趸们,每场广州富力的赛后评论,我们有不少球员都有睇,有关注。赞的不说,尤其是弹的,批评的,球员更是着紧。试过好几次,赛后的凌晨半夜。这里补充一下,球员踢夜波(晚上比赛),会因精神高度集中,人体内部循环变化激烈等等因素的影响下,一般不到两三点都好难入睡。尤其经验尚浅的年轻新人更是经常会整夜未眠。
回到刚才讲到的一些球员会系半夜两三点打电话跟我说看到球迷评论后的感受。题外话一下,笔者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用懂球Di了。所以往往球员要先截屏给我,然后我们再借助这个话题谈一下心。
职业球员有他们职业特性的一面,比如赛前各人不同的备战习惯。虽然形式古怪特别,但都是为了加速与控制注意力的集中和运用。使人体进入一种模式,一种状态。这是职业球员特有的一种职业习惯。
与此同时,球员本身也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们赛后的心情,感受也会和大家用心去关注一场比赛之后的喜怒哀乐相似。例如,赢波各种嗨,输波各种吐槽,喜平各种偷乐,闷平各种不爽。从更衣室,到大巴,再到酒店,大排档……直至到半夜。
关于球员点睇,怎样看待评论圈的褒贬?首先都会逐条逐条看,其次就思考讲得有无道理。毕竟从某个角度看球员也是一位艺人,需要了解观众的感觉。当然,一些乱up嘢,纯粹发泄的言论我们就一笑置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于球迷的评论,其实可以间接起到药引的作用。令球员从感性到理性,从冲动到冷静,去帮助自己进入到对比赛表现总结的心理状态中去。这也是一个心理函数模型,x,y轴分别代表球员的年龄与自我总结的深度。越年轻,越冲动,越是沉浸在外界的声音当中。越成熟,就越有经验来处理内外部信息的接收、编码、分析、组织和定型。
华仔系昨天的留言当中讲到,2018赛季中后段到现场睇波的人数越来越少。令我想起曾经在香港电台RTHK的一档live节目《波乐无穷》之中,主持人的一句说话:好波自然吸引拥趸,球迷系靠球员,球队用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拼搏的精神打翻嚟。
关于不少拥趸对于预备队的关心,本人亦在此表示十分感谢。对于青年军来说,每个年龄阶段都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基本能力范围。比如,17、18、19、21、23岁的球员就应具备其年纪所应的基本能力。若果到了17岁或以上再去追之前留下的缺失,那是非常渺茫的情况。
而目前预备的比赛,基本上系青训大户与一队板凳深厚的俱乐部的party。一方面其预备队本身的球员年纪与经验就有品质保证,二方面一队来参加预备队比赛的球员数量与实力亦能够起到以老带新的化学作用。
夸张点说,有个别比赛对方的老大哥队长几乎可以做得我们部分首发队员的父亲。而其他球队的队长亦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为比赛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比如,江苏苏宁的刘建业、天津泰达的谭望嵩、长春亚泰的张力,河南建业的李本舰、山东鲁能的周海滨、上海申花的王赟、重庆力帆的隋东陆等等。
本来在联赛中期注册的时候我们准备了个别具备经验和实力的球员为我们这班新兵加强一下厚度和硬度。后来有点遗憾未能实现原本的作战计划。尤其中卫方面,我们一共就三个细路,一个97年出生,两个99。如果开局跟一队用三中卫的话,那就替补席上连一个后备中卫都无。虽然明年会有2001年后出生的球员补充,但年纪与实力暂时亦达不到预备队比赛的强度要求。因此,训练质量的提升,尤其个体单独训练更是紧要。与此同时,引进潜力新秀的路也是任重道远。
不过新赛季新政策,一队比赛不像过去两个赛季那样有“尚方宝剑”来为年轻球员保驾护航。因此局面会恢复回常态,有实力就有得打,无实力的无论多么年轻都无用。这个规律将会逼使年轻球员无论从心态还是状态都会重回正轨。只有拼命,玩命提高自身实力,才有绝处逢生的一丝机会。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在留言区畅所欲言。你们的思想,你们的火花,会成为我们前进与创造的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米兰现在出场时间最多跟最少的球员,最少的球员有些人是受伤病影响,全队总比赛时间是1620分钟
Daley Blind